
文章来源:admin 时间:2023-09-08
滨州市阳信县: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工作成效显著
山东商报t;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
7月25日,滨州市举行;深化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;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;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;,作为全国21个、全省唯一县区获评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;百城千县万村;调研活动重大典型,先后承办2023年全国农服进万家系列活动、全省共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现场推进会、全省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现场观摩会等国家级、省级现场会,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产业发展稳步提质。按照;一核引领、十区示范、多点支撑、统筹推进;工作总基调,逐步构建形成了;3+N;产业布局。肉牛产业方面,高质量打造国家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,成功创建国家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入选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,进境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。鸭梨产业方面,实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,搭建梨产业研发中心等产业载体平台,与郑州果树研究所、京东生鲜开展战略合作,推动品系培育、精深加工等优势技术成果落地转化,打造未来农业新形态、新业态。民俗产业方面,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,建设收藏艺术小镇,刘古良莳光村等项目加快建设,延伸产业链、贯通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。同时,坚持;有中培优、优中促强;,培育壮大蔬菜、地毯、葡萄等N个特色产业。
乡土人才精准引育。阳信借箭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园、县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(乡村振兴)专家服务基地。举办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56场,邀请专家683人次,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。
文明乡风蔚然成势。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,;多位一体、走进基层;非遗保护传承新模式获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。2021年、2022年连续两年承办全国;村晚;示范展示活动。
乡村环境和美宜居。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旱厕改造提升实现全县村庄全覆盖,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率均100%。2019年以来,新(改)建;四好农村路;891公里,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59个、;美丽庭院;2万余户。
组织基础不断夯实。实施农村;四有保障;;四优提升;工程,新建村活动场所80处、提升202处、规范38处。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,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。
下一步工作中,阳信县将构建筑牢;1+3;工作体系,倾力打造具有阳信特色的乡村振兴;齐鲁样板;。
;1;即坚持党建统领这一根本,将;过程党建;贯穿乡村振兴始终。高位抓谋划。立足实际制定《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》,明确10类35项任务,逐级压实责任,逐条明晰路径。高标抓推进。严格落实《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》,县里抓资源统筹、组织落实,乡镇抓一村一策、精准指导,村级抓组织发动、全员参与。高效抓落实。坚持;一线工作法;,县级领导全部下沉乡镇(街道)、村居(社区),工作现场督导,问题现场解决,任务一线落实。
;3;即做实三项保障措施,推动;三农;工作高质量发展。让特色产业更优质。锚定;种养加一体推动、一二三产融合;发展思路,推动产业集聚化,扩建、新建屠宰分割、皮革加工、冷链物流等21个产业项目,同步推进养殖户进区、加工企业入园、优良品系培育,全力打造牛肉预制菜之都。推动产业数字化,与海尔;牛智谷;科创平台,建立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、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;发挥海关进境监管场地辐射带动作用,申报阳信肉牛地理商标,打造牛肉加工、贸易新高地;下半年将承办中国牛业发展大会,放眼全球、跨国经营,让;牛在世界养、肉在阳信产、吃在全中国;成为现实。坚持;保老、建新、促长;,实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;三年行动;,加大与中国农科院、山东农科院科研合作,注重与京东集团、北京新发地直供直销合作,加快红酥蜜、红酥宝、山农酥等新品培育推广,改良梨园2.3万亩,让鸭梨有销路、梨农有收益。
让基层堡垒更牢固。立足好班子、好队伍,着力推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,实施;头雁领航;工程,落实好备案管理、定期评估制度。立足有场所、有阵地,着力推进文明实践培优、村级场所提升,做好10处实践所、329处实践站提档升级,建设文化广场、孝膳食堂等公益场所100余处。立足有收入、有保障,着力开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;三年倍增计划;,出台《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推广;支部联盟、社社联合;土地规模经营模式,年内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达到40%以上。立足有制度、有公开,着力深化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;三年行动;,推行;阳光议政;,推动;当面锣;居民问职问廉全覆盖,年内示范村占比40%以上。
让民生事业更暖心。以创建;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;为抓手,开展送戏下乡、乡村村晚、梨园鼓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;总结推广;全国学雷锋标兵;杨广和事迹,普建;学雷锋驿站;,常态化开展;雷锋式服务;,让;雷锋精神;成为一种习惯、一种传承。统筹抓好全域环境提升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、保障舌尖安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,让绿色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底色。抓住社会治理这一保障。开展干部;村村到;大调研和;百姓夜话;活动,推行;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联户、村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;工作机制,面对面听诉求、解难题,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赵新波